石家庄市栾城区生姜种植合作社助农增收
翻土、开沟、打窝、搭棚……连日来,在石家庄市栾城区西营乡金娃农业专业合作社,田间地头一派“农事催人忙”的景象。
瞅着机器打好的姜沟,栾城区生姜种植协会会长、金娃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段庆山笑在脸上,喜在心里。“现在正是种姜的最佳时期,打好姜沟后,还要搭大棚,然后施足基肥、选好姜种,这样长出来的生姜才能个头大、产量高、销路好。”
“去年区财政列支专项资金2800万元,支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我们今年流转了将近70亩搞草皮种植的土地,全部改为生姜种植。”段庆山说,草皮种植在栾城区由来已久,但由于这个产业耗水大、成本高,关键还破坏土壤,该区将压减草皮种植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步。如今,金娃农业专业合作社生姜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50亩,生姜远销山东等地的各大超市和市场。
对于生姜种植,段庆山不仅是大户,更是老户。自2008年种植生姜以来,10多年的时间里,段庆山切身感受到了稳定的生姜市场和政府扶持政策带来的甜头。从经济效益来看,种姜比种小麦、玉米的效益要高出一大截。段庆山算了一笔账:“去年小麦一公斤卖到三四元钱,而一公斤生姜年前卖到了八到十元,最便宜时也要六元多,生姜的亩产量大概在5000公斤左右,每亩地的净利润突破了两万元。”
据统计,今年全区种植生姜面积达5000余亩。全区像段庆山这样的生姜种植大户已经发展到了60多户。
在优化种植品种的同时,全区生姜种植方式也在不断调整。“从过去单家独户分散经营和小规模经营模式,逐渐改变成农田托管、联耕联种,大户带动、合作社主导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规模化生产,进一步增强了农民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段庆山介绍,区生姜种植协会从培育选种到技术支持,再到日常管护都实行了统一管理,成规模、成系统种植生姜后,姜农们实现了从找市场到市场找的转变,销路的问题也随之解决。
目前,该区的生姜种植产业已经形成了以村党支部为主导,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产业基地为依托的“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营模式,进一步提升了生姜种植的产业优势、产品优势、竞争优势,让姜农们走上了一条合作共赢之路。
来源:农民日报
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积极配合省委、省政府、省农业农村厅,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相关部署,为各级政府、涉农机构(龙头企业)提供:1、“三农”调研报告,报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2、“三农”系列培训;3、“三农”项目咨询;4、“三农”企业策划;5、“三农”企业资金、市场对接;6、“三农”政策补贴咨询。我会努力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和整合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助力河北乡村振兴,全面建成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做出积极贡献。
河北省委常委、河北省常务副省长袁桐利对我会批示:“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工作思路清晰、措施扎实有力,为推动我省“三农”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望继续发挥桥梁纽带功能,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在“三农”深化改革、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工作中作出更大贡献。”
扫描二维码,进入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公众平台
新闻热线:0311— 66566906、66566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