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居民主要膳食营养问题及解决思路
编者按: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也要引导居民合理膳食、健康消费。为此,本报即日起开设“食物营养健康专家谈”专栏,就多元化食物供给、城乡居民膳食营养、推广健康膳食理念等话题刊发专家署名文章,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我国是世界上率先完成减贫目标的国家,已基本解决“吃得饱”的问题,农村居民的低体重、消瘦等营养不足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但“吃得饱”并不意味着“吃得好”,《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仍存在膳食不平衡问题。再加上农村居民营养素养水平较低,膳食不均衡现象日渐突出,由此带来的超重肥胖、膳食相关慢性疾病、微量营养素缺乏等是当下农村居民面临的主要营养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食品科学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的膳食模式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尽管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还存在差异,但二者的变化趋势相似,且差距逐渐缩小。其主要特征为:植物性食物摄入量逐渐减少,动物性食物尤其畜肉逐渐增多;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奶制品等普遍摄入不足,而油盐等摄入明显过量。
居民膳食结构不均衡,可导致包括营养不足、微量营养素缺乏、超重肥胖、膳食相关慢性疾病在内的多重负担。疾病负担分析显示,不合理膳食对中国成年居民总死亡和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死亡的归因百分比分别为30.2%和51.0%,尤其是高钠摄入和全谷物、水果、鱼类摄入不足。对农村居民来说,心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等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是主要健康负担,其发生发展与膳食营养关系密切。目前农村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9.4%,已超过城市地区的25.7%,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11.1%、34.6%,与城市地区接近。
超重肥胖已是当下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且农村地区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城市地区。尽管农村居民低体重营养不良有所改善,但微量营养素缺乏仍普遍存在。超过90%以上的农村居民膳食钙、维生素B2摄入不足。
膳食模式的剧烈变化容易增加农村地区的健康负担,尤其是慢性疾病负担,而农村地区居民的健康素养(包括慢性疾病的知晓率、治疗率等)、医疗卫生资源配套往往落后于城市地区,由此可预见未来几十年农村居民慢性疾病问题是我国的重大社会问题,应重点关注改善农村居民营养健康状况。
那么,如何解决农村居民“吃得好”的问题?为降低疾病和死亡风险,在现有膳食结构的基础上,农村居民应增加摄入全谷物、蔬菜、水果、奶类、鱼类和大豆,减少摄入畜肉和加工肉制品,并且少油少盐少糖。实际上,“吃”并不是一件小事儿,受个体、食物及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食物供应、营养教育、环境和政策支持是农村地区营养改善的主要途径。《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特别提出“贫困地区营养干预行动”,下一步,应将营养干预纳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实施农村地区重点人群膳食营养指导。将提供营养服务与重视营养教育结合起来,齐头并进,真正发挥农村营养改善行动的健康效益。
增加健康食物可及性。食物可及性首先取决于食物的生产,受地理、气候等环境因素,耕种、收割、运输、保存、加工等技术因素,以及经济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如我国部分地区原本食物的生产、种植、保存和运输都受到地理因素的一定制约,而随着农业和食品加工新技术的推广,原来不易获得的食物更容易得到,增加了食物多样性。同时,尽管我们能负担能量充足型膳食,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可以支付得起营养充足型膳食或健康膳食,目前我国有十分之一的人口负担不起健康膳食。随着各种因素导致的食品价格上升,健康膳食的成本可能会继续上涨,这也是我国为什么要提倡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挖掘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以及森林、海洋食物资源,以满足对多样化食物的需求。
多途径提升农村居民营养素养。个体的食物选择与食物营养相关知识、理念和技能有关。2021年中国农村成年居民营养健康知识水平为11.9%-13.8%,远低于城市居民21.3%-23.7%的水平。多项研究表明,营养素养水平能影响个人的饮食行为,营养知识更丰富的人摄入更多蔬果和更少高脂肪食物,倾向于选择平衡膳食模式,而营养素养水平低的人倾向于选择不健康食物,如油炸食品、含糖饮料、加工食品等。因此对于农村居民而言,营养教育是成本效益最高的营养改善途径。应通过媒体及人际传播、专业人员的营养咨询等,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综合性教育路径和形式,使居民形成为自己的健康和行为负责的理念、认识合理营养对健康的重要性,掌握获得和规划食物、选择食物、制作食物、摄入食物所需要的技能。
因地制宜实施农村地区重点人群膳食营养指导。我国影响力最大的农村地区营养改善行动是“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显著改善了我国困难农村儿童的营养健康状况,6-15岁农村学生生长迟缓率由8.0%下降到了2.5%。未来几十年改善农村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是我国需要努力的重要方向,需要多部门、多行业、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协作,从个体到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国家和国际组织,涵盖食物从种植养殖、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销售到消费等整个供应体系,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教育部门、企业、社会团体、媒体等的共同努力,将农村居民作为营养改善的重点人群。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
来源:农民日报
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积极配合省委、省政府、省农业农村厅,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相关部署,为各级政府、涉农机构(龙头企业)提供:
1、“三农”调研报告,报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
2、“三农”系列培训;
3、“三农”项目咨询;
4、“三农”企业策划;
5、“三农”企业资金、市场对接;
6、“三农”政策补贴咨询。
我会努力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和整合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助力河北乡村振兴,全面建成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做出积极贡献。
河北省政府原常务副省长、党组副书记袁桐利对我会批示:“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工作思路清晰、措施扎实有力,为推动我省“三农”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望继续发挥桥梁纽带功能,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在“三农”深化改革、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工作中作出更大贡献。”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