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让和美乡村可感可及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工程,是亿万农民的深切期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出系列重要部署,强调要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新时代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但也要看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离“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
近日,全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聚焦农民需求、短板弱项、突出问题,部署推进乡村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河北省
让和美乡村可感可及
近年来,河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补短板、促提升、重长效,全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集中攻坚、持续用力,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全域治理。彻底清存量,以村庄周边、道路两侧、田间地头、河道坑塘为重点,每季度通过无人机航拍,对积存垃圾开展排查,发现问题,及时交办,跟进整改。严格控增量,探索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化治理模式,对再生资源进行“一站式”全品类回收利用。完善日常巡检制度,加强对第三方公司工作质效动态监管,确保清扫转运到位,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持续优机制,压实乡村两级责任,引导群众参与,完善网格化管理、积分制、门前三包等制度,将保洁范围覆盖到整个乡村区域。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实现全覆盖。
好字当头、分类施策,高质量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全面集中排查,用两年时间,逐村逐户逐厕开展问题厕所排查整改,实行销号管理,问题厕所清仓见底、动态清零。创新改厕模式,针对平原、山区、坝上、沿海不同条件,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模式,有效破解冬季冻、夏季臭、成本高、施工难等问题。统筹厕污并治,突出环境敏感区域,探索推广农村黑灰水一体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8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动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协同治理。突出后续管护,将国家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奖补资金主要用于后续管护体系建设,“五项机制”基本实现全覆盖,做到厕所坏了有人修、粪污满了有人掏、掏走之后能利用。
小微改造、精细提升,因地制宜提升村容村貌。坚持从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以小切口推动乡村建设。推动村庄街巷硬化,就地取材、旧砖新用,全省村内现有硬化道路里程数达到22.08万公里,打通乡村“最后一米”民生路。改造建设“小三园”,实施清杂物、清残垣断壁、清庭院、拆违章建筑“三清一拆”工程,利用清拆出的空地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游园,脏乱差变成了小景观。全域治理纳污坑塘,完善遥感识别、现场核查、问题交办、整改要账的闭环工作体系,纳污坑塘和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脏水坑建成了养鱼塘、荷花池,“龙须沟”变成了清水河。推广装配式农房,坚持农户自愿、企业自主、政府支持,对新建装配式住房的每户补助1万元,一些县农村80%新建翻建住房采用装配式建筑,改善了村庄风貌、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高位推动、压实责任,健全和美乡村建设推进机制。主要领导亲自抓,成立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和美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推动市县全力抓,优选工作突出、成效明显的市县,每年召开高规格工作推进会,书记、省长出席会议并讲话,进一步浓厚“比学赶超”氛围。通过“竞争性遴选+差异化奖补方式”,每年重点支持一批和美乡村重点片区、重点村。制定标准引导抓,立足河北实际,将全省农村分为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和美共富村,分别明确建设内容和发展重点,研究制定参考标准,配套编制建设指引,强调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搞大拆大建,不过度举债搞建设,让每个村都有目标,都有任务,推动村庄科学建设、迭代升级,确保和美乡村建设沿着正确方向推进,谱写燕赵风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篇章。
文章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积极配合省委、省政府、省农业农村厅,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相关部署,为各级政府、涉农机构(龙头企业)提供:
1、“三农”调研报告,报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
2、“三农”系列培训;
3、“三农”项目咨询;
4、“三农”企业策划;
5、“三农”企业资金、市场对接;
6、“三农”政策补贴咨询。
我会努力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和整合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助力河北乡村振兴,全面建成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做出积极贡献。
河北省政府原常务副省长、党组副书记袁桐利对我会批示:“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工作思路清晰、措施扎实有力,为推动我省“三农”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望继续发挥桥梁纽带功能,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在“三农”深化改革、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工作中作出更大贡献。”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