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城乡“最后一公里” 开启“乡村+社区”经济新征程---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召开专题工作会议锁定两大关键议题
2025年4月2日,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专题工作会议在石家庄市成功举行。此次会议聚焦“乡村发展研究院筹备”与“城乡互联运营综合体建设”两大关键议题,吸引了来自政界、学界、企业界的2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共商我省乡村振兴大计。新当选的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会长、省乡村振兴局原一级巡视员王留根出席会议并讲话。
一、智库引领:乡村发展研究院蓄势待发

今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研究制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十五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会议认为,乡村振兴,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当下全省乡村振兴工作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如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科技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等,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增收难、留人难、融资难、招商难等,亟需群策群力,加强乡村振兴智库建设,发挥科研院所及专家、学者们的智慧,在政府与企业、城镇与乡村、农民与市民之间架起桥梁和纽带,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解决痛点、难点和堵点。未雨绸缪,会议审议通过了《乡村发展研究院筹建方案》。该研究院将采用“名誉院长+院长负责制”的组织模式,秉承“会员为本、服务立会”的宗旨,坚持“帮忙不添乱、服务讲奉献、创新不保守、抱团求发展”工作原则,设立政策研究、规划编制、成果转化、项目推进等六大职能部门,致力于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在筹备会上,河北省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陆军恒被提名为名誉院长。提名河北开放大学原副校长张瑞海、省社科院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穆兴增、河北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马长军等同志组成乡村发展研究院筹备组,为研究院的筹建和运作贡献力量。会上,来自省委研究室、省社科院、河北农大、省开放大学、河北工程咨询研究院、省国富投资集团等机构的有关专家学者发言,大家一致提出,研究院应搭建跨学科专家智库,并建立“课题直报”机制,针对会员单位需求提供精准服务。要紧紧抓住乡村振兴的“兵头将尾”,组织“燕赵乡镇长论坛”,开展“乡约蓝海”行动,为乡村招商引资;开展“乡约银发”行动,为乡村引智,加快科研成果在会员企业的转化,为基层干部和会员企业量身定制培训课程,提升基层乡村振兴人员素质,培养职业化的农民。
二、城乡互联:四级网络畅通要素流通

会议重点研讨了《城乡互联运营综合体建设方案》,将“乡村+社区”经济,作为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将整合各方资源,利用互联网,打造集经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运营平台,推动我省城乡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其做法是,依托1300家会员企业,构建“市级代表处—县级联络处—乡镇运营中心—村级驿站”四级运营体系,大力发展乡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并配套建设城市和县城社区惠民驿站,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提高社区就业,发展社区经济,满足城市居民消费需求。试点先行,打通“最后一公里”,畅通农产品与工业品双向流通渠道,实现农产品直供直销和农业生产资料及工业品订单下行,实现农业生产资料降本增效。通过整合物流资源、打造区域农产品品牌、发展社区团购等措施,预计每年可带动超百万吨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覆盖2000个行政村。与会专家学者纷纷发言,有的专家建议借助“一带一路”资源,打造正定国际农贸展销平台,进一步拓展农产品的市场空间。会上,专家学者提出的17条建设性意见已被纳入建设方案。
三、新篇擘画:新会长新思路新征程

新任会长王留根同志在讲话中着重指出,省乡村振兴促进会要切实当好“三个纽带”,即政府与市场的纽带、城镇与乡村的纽带、理论与实践的纽带。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智库建设,力争乡村发展研究院尽快成立,不断壮大深入乡村振兴一线的科研队伍,每年要产出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成果,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城乡互联运营体项目方面,他表示要以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的创建为切入点,计划于今年6月在试点县和试点城市社区启动运营,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机制模式,力争在“十五五”期间,推动全省136个县(市、区)运营网络全覆盖。他特别强调建立“会员需求响应24小时机制”,充分发挥会员单位的市场主体作用,建好“会员之家”,凝聚各方力量,打通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推进共同富裕。
编 审: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 张慧
供 稿: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 张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