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  |  唐山市  |  秦皇岛市  |  邯郸市  |  邢台市  |  保定市  |  张家口市  |  承德市  |  沧州市  |  廊坊市  |  衡水市  |  辛集  |  定州

食品安全专业委员会
| 环卫一体化委员会

| 美丽乡村建设专委会 | 电商专业委员会 | 碳中和专委会 | 健康乡村建设专委会  | 京津冀智慧农业专委会 | 有机食品委员会  |  健康管理服务专委会

 |  项目服务专委会  |  县域产业服务委员会  |  乡村产业专委会  |  油莎豆产业专委会  |  规划设计研究院  |  乡村服务委员会  |  教育培训委员会  |  三农带头人专委会 

三农服务委员会

为稳粮增收提供技术保障 ——全国省级农技(经作)站长会议观察

  为稳粮增收提供技术保障

  

甘肃农技人员在田间进行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指导。 资料图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粮食丰收来之不易。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390亿斤,粮食生产喜获“十七连丰”。全国粮食丰收是多方力量同向发力的结果。五年来,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全面落实“藏粮于技”战略,强化农业生产指导,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做出了突出贡献。

  12月15日,全国农技中心在江西省南昌市举办2020年全国省级农技(经作)站长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十三五”种植业技术推广取得的新成效和新经验,分析当前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明确提出“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的方向和任务,谋划了“十四五”种植业技术推广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强化体系建设 打造一支新型农技推广队伍


  “招不来,留不住。”这是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在县、乡基层尤其突出。如何解决农技推广人员紧张是各省农技(经作)负责人普遍关心的问题。江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文喜贤介绍:“2014年,站里在岗11人,几年时间里虽然有5人调离,但是通过公开招考、聘用等方式,到今年还是保持了11人的队伍。”

  “十三五”期间,各地农技推广机构积极探索农技推广人才培养方式,初步形成了“外引+内培”的模式,通过“三定向”人才引进、招募特聘农技员,分级分类培训等,着力打造一支本领过硬的农技推广队伍。

  “目前,全国种植业农技推广机构实有农技人员23.14万人,其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78.8%,拥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占56.4%。”全国农技中心主任魏启文介绍道。

  为激发农技推广人员的内生动力,各地农技推广机构在“留得住”上也做足了文章。记者从会上了解,北京市以种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权益分配为突破口,增加农技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收入。安徽、浙江、江西等13个省的36个县通过允许农技人员开展增值服务合理取酬等方式,支持农技人员在提供增值技术服务时合理取酬,鼓励农技人员创业。

  “我们组建了‘8+2’专家团队。”文喜贤在分享江西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时介绍,通过组建8个技术专家团队和2个基层技术应用团队,形成了“牵头专家+技术骨干+基层农技推广员+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基地”的联动机制,很好地破解了农技推广“缺动力”、教科研推企“不衔接”的问题。

  截至“十三五”末,全国省市县乡四级种植业农技推广体系共设立国家农技推广机构2.48万个,其中县级0.94万个,乡镇级(含区域站)1.4万个,为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提供了组织保障。

  


  抓实三大“农技行动” 稳粮提质增产成效显著


  “春夏抓玉米秋冬抓小麦。”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赵建兴在会上介绍,“立足三大‘农技行动’,陕西从春季起开展玉米扩面积增密度提单产工作,再从秋播时节开展小麦宽幅沟播播种质量提升工作,紧盯玉米和小麦生产,全省玉米、小麦单产总产较上年都有3%-8%的增长。”

  据介绍,今年围绕农时季节和农事要求实施三大“农技行动”以来,全国粮食作物平均亩产382公斤,比2015年提高16.5公斤;油料作物平均亩产180公斤,提高了12.2公斤,有效保障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进一步增强了农业“压舱石”作用。

  “我们率先在菜果茶园禁用化学除草剂,按严于国家标准的要求,构建了蔬菜、辣椒、食用菌三大标准体系,创建清洁菜园,开展了残膜回收和尾菜、菌渣菌棒资源化利用。”贵州省果树蔬菜工作站站长张绍刚说道。2019年以来,贵州省已创建示范清洁菜园222个,蔬菜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9.5%以上,绿色高质高效发展已成为贵州蔬菜产业发展的主线。

  “十三五”期间,各地农技推广机构按照“一控两减”的总要求,通过标准制定、集成创新、政策引导、典型示范等加快绿色生态种植技术示范推广,落实控膜控水、节肥减药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魏启文介绍,2019年,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和农药利用率分别为39.2%和39.8%,分别比2015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和3.2个百分点,使用量降下来,利用率提上去,产品质量得到提升。

  “我省科研单位利用自创或引进高油酸种质,新育成高产、抗病、早熟的高油酸花生品种18个。”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站站长郑乃福底气十足地说道。近年来,河南省不断建设高油酸花生规模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高油酸花生全程质量控制技术得到大面积应用。据郑乃福介绍,2020年,高油酸花生面积预计可达140万亩以上,是2016年2万亩的70倍。

  据了解,五年来,各地农技推广机构以技术为导向,加大农机农艺融合力度,突破了一些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形成了不同产量水平的地域性可复制成熟技术模式400余套、区域性技术模式近50套,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以问题为导向 探索农技推广新路径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涝灾害给农技推广工作带来了难度和挑战。各地“农技人”敢于从问题着手,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通过建立微信群、制作短视频等方式,结合线上培训和线下指导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确保抗疫不误农时,防灾不减生产。会上,各省农技(经作)负责人都表示,“十四五”期间种植业技术推广的工作更应该以问题为导向,探索送技术到田间、送服务到农户的新路径。

  “普遍感觉农业技术推广还是靠我们自己的一张嘴、一页纸、一双腿,推广手段落后。”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于杰在小组汇报时说出了大家的困惑。宁夏回族自治区园艺技术推广站站长蒋学勤认为,要将数字农业融入农技推广工作中,凭着大数据平台,建立农情、苗情、灾情等一系列的会商制度。

  “我看到有个农民技术员,通过视频给柑橘看病,收入很不错。”陕西省果业中心主任魏延安分享了一个案例,认为“手机正在成为新农具,农民正在成为新网红,直播正在成为新农活,数据正在成为新农资”。对此,各省农技(经作)负责人都很赞同,认为“十四五”期间要探索种植业技术推广的信息化建设。

  “我们坚持需求导向。”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相洋介绍,“从2018年起,吉林就试点协同推广模式,重点围绕玉米、水稻、大豆、杂粮杂豆和人参等5个产业开展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今年,又遴选了草莓、甜瓜等10个特色作物。”

  魏启文表示,“十四五”期间,要以实施三大“农技行动”作为总引领,创新农技推广方式,强化生产指导服务,推进实施共性关键技术创新行动、品质质量提升行动、标志性示范基地创建行动、农技推广能力提升行动。


来源:农民日报


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积极配合省委、省政府、省农业农村厅,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相关部署,为各级政府、涉农机构(龙头企业)提供:1、“三农”调研报告,报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2、“三农”系列培训;3、“三农”项目咨询;4、“三农”企业策划;5、“三农”企业资金、市场对接;6、“三农”政策补贴咨询。我会努力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和整合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助力河北乡村振兴,全面建成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做出积极贡献。

河北省委常委、河北省常务副省长袁桐利对我会批示:“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工作思路清晰、措施扎实有力,为推动我省“三农”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望继续发挥桥梁纽带功能,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在“三农”深化改革、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工作中作出更大贡献。

扫描二维码,进入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公众平台

新闻热线:0311— 66566906、66566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