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河北加强科技创新赋能现代农业发展
9月20日,走进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院内的人工气候室,一片鲜绿出现在眼前。不大的地面上,摆满了一盘盘、一盆盆小麦。
这些被研究人员称为“材料”的小麦高矮不一。“有了人工气候室,我们的育种工作就能大大提速了。”河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李辉说,通常情况下,一个好品种要10年以上才能选育而成,而在这里,小麦可以一年四季生长,大幅缩短了育种时间。
人工气候室通过控制光谱、光强、光周期和温湿度,在室内模拟出与作物密切相关的各种自然界气候条件,促使小麦在短时间内结出籽粒,以供下一步研发。
近年来,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小麦育种团队选育出“冀麦U68”“冀麦765”等小麦品种,为全省乃至全国小麦的稳产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粒种子承载着粮食安全的“国之大者”。不止小麦,河北培育的高油酸花生、双高大豆、特色杂粮等大批新品种,都是农业科技成果的体现。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围绕核心种源、粮食丰产、盐碱地综合利用等关键领域,河北省组织实施了一批国家和省级研发与转化项目,组建了3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和20个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团队。
近年来,河北省先后培育出“张杂谷”、“马兰1号”小麦、容德黑羽小型蛋鸡配套系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竞争力的农作物和畜禽新品种,建立了河豚、海参、中国对虾抗病家系200余个。
同时,河北省创新了冬小麦—夏玉米浅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绿色生产等关键核心技术,节水小麦品种和配套技术实现全覆盖。研发的奶牛健康管理生牛乳中体细胞数控制技术,被列入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
农业科技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李联习介绍,目前,河北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9月24日,饶阳县大尹村镇。记者走进河北绿露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育苗棚,一张张苗床上生长着大片排列整齐的芹菜苗。工人们正忙着用分苗签将一株株芹菜苗稳当地插进穴盘基质里。
“这是我们研发的新型育苗基质,主要以菇渣为材料,相对于草炭基质的优点是成本低。”河北绿露农业创新驿站首席专家吴晓蕾介绍,在节省育苗成本的同时,基质里边还添加了有益的生物菌素,出苗整齐一致,蔬菜产量能提高8%至10%。
在农业生产中,好的育苗基质是出全苗、齐苗、壮苗的保证。走出育苗棚,写有十几位农业专家的宣传牌吸引了记者目光。
“这是河北绿露农业创新驿站专家团队名单,他们是助力我们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师益友。”河北绿露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万寿说,农业创新驿站入驻的专家涵盖蔬菜栽培、设施工程、植物保护等不同领域。
得益于专家团队的指导,河北绿露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年育苗能力达到1000万株,为高品质设施蔬菜生产提供了“优质种苗”。
围绕发展壮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河北全面推行农业创新驿站建设,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通过农业创新驿站建设,让专家实验室里的新技术、新成果走进田间地头、端上百姓餐桌,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李联习表示。
近年来,河北省共创建超过300个省级农业创新驿站,吸纳京津冀3300多名全产业链专家参与驿站建设,1300多个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通过驿站转化,培育壮大品牌300多个,辐射带动近30万农户增收致富。
京津两地是科技成果的研发高地。为推动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在河北落地生“金”,今年京津冀三地农业农村部门共同遴选推介了高效抗逆主导品种89个和成熟适用主推技术111项,加快了三地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转化应用步伐。
文章来源:河北新闻网
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积极配合省委、省政府、省农业农村厅,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相关部署,为各级政府、涉农机构(龙头企业)提供:
1、“三农”调研报告,报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
2、“三农”系列培训;
3、“三农”项目咨询;
4、“三农”企业策划;
5、“三农”企业资金、市场对接;
6、“三农”政策补贴咨询。
我会努力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和整合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助力河北乡村振兴,全面建成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做出积极贡献。
河北省政府原常务副省长、党组副书记袁桐利对我会批示:“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工作思路清晰、措施扎实有力,为推动我省“三农”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望继续发挥桥梁纽带功能,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在“三农”深化改革、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工作中作出更大贡献。”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