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代表处  |  唐山代表处  |  秦皇岛代表处  |  邯郸代表处  |  邢台代表处  |  保定代表处  |  张家口代表处  |  承德代表处  |  沧州代表处  |  廊坊代表处  |  衡水代表处  |  辛集  |  定州

食品安全专业委员会
| 环卫一体化委员会

| 美丽乡村建设专委会 | 电商专业委员会 | 碳中和专委会 | 健康乡村建设专委会  | 京津冀智慧农业专委会 | 有机食品委员会  |  健康管理服务专委会

 |  项目服务专委会  |  县域产业服务委员会  |  乡村产业专委会  |  油莎豆产业专委会  |  规划设计研究院  |  乡村服务委员会  |  教育培训委员会  |  三农带头人专委会 

三农服务委员会

哇塞!燕赵大地这场政企合作,竟藏着乡村振兴的幸福密码!

2025 年 3 月 4 日上午,在古韵悠悠的正定古城,一场意义重大的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盛大开场。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与曾氏集团(中国)有限公司携手,开启“河北省乡村民居建设服务平台”的建设征程,借助数字化力量,全力提升农村住房品质,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新活力。这份协议的签订,可不只是简单的资源与技术融合,背后还有一段长达 42 年的动人“燕赵情”呢!

 

 

泥土芬芳里的初心对话

 

 

签约仪式前,一场满是乡土气息的座谈会为合作奠定了温馨基调。围绕“河北省民居建设服务平台”的成立,大家从方案可行性聊到民生改善愿景,句句不离“农”字。
 
“农村住房质量提升,可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里子工程’。”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秘书长在座谈会上真挚说道。他提到,当下民营企业面临复杂国际形势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双重压力,传统生产加工企业转型刻不容缓。“此次合作,不仅能有力推动政策落地,更是民营企业融入国家战略、实现自身转型升级的绝佳契机。”
 

 

曾氏集团董事长曾金烂的发言,赢得现场阵阵热烈掌声。这位年过花甲仍乡音未改的福建莆田企业家,用 42 年与河北的深厚情谊串起整场讲话:“1983 年,我揣着仅有的 200 块钱来到石家庄打拼,睡过简陋工地板房,啃过冰冷馒头。是这片土地接纳并成就了我这个外乡人。”他接着深情表示:“我骨子里还是个农民,实在不忍心看到乡亲们住得不安稳。这次,我拿出 2000 万元,在自有用地上建样板房,让老百姓切实感受新民居的好处!”值得一提的是,曾氏集团一直以来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展现了企业的担当。已经连续四年,每年出资 30 万元为正定塔元庄六十岁以上老人提供早餐,温暖着每一位老人的心。
 

从门业到幸福营造的跨越

 

 
依据合作协议,双方将打造“设计 - 采购 - 施工 - 服务”一体化平台,计划三年内覆盖全省半数县域,预计降低建设成本 15% - 20%。但这场合作的意义,远不止这些数字。
在正定县塔元庄绿色农场这一核心区域,未来将建起 10 套标准化智慧民居。曾氏集团承诺整合超 3000 种建材,严格把控防火门等特种材料质量;促进会计划组织季度性工匠培训,三年内培育 5000 名“持证上岗”的乡村建造师。更令人期待的是,银行的“民居贷”产品即将落地,帮乡亲们解决资金难题,实现安居梦想。此外,曾氏集团提供 80 地种养植和乡村民居样板房建设,还与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共同建设成立了乡村建设研学基地,为乡村发展增添新动力。

 

四十二载坚守的三农情怀
 
 
签约仪式现场,曾金烂与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秘书长戎建军郑重落笔。两人握手瞬间,会场大屏闪过一组珍贵老照片:1988 年曾氏第一个门业生产加工基地略显斑驳的招牌等奋斗画面……
 
“民营企业不能只看经济账,更要算好民生账。”曾金烂的这句话,是企业多年坚守的生动诠释。从最初小作坊,发展到如今业务横跨建材、新能源等领域的大型集团,曾氏始终将 30%的利润投入技术创新。其自主研发的 BIM 农房设计系统,能让农民通过 VR 眼镜提前“走进”未来新家。
 
正如促进会专家所说:“这次合作探索的‘政府引导 + 协会搭台 + 企业唱戏’模式,为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让政策红利化作百姓家中的温暖。”战略协议签署后,双方共同为《河北省乡村建设产学研基地》和《曾氏集团(中国)有限公司》揭牌,标志着合作迈向新高度。

 

新民居扎根希望田野
 
 
临别之际,曾金烂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满怀深情地说道:“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努力。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河北的乡亲们都能住上安心舒适的好房子。” 
 
此时,正定古城的春柳已悄悄绽放新芽。随着首批 5 家战略合作单位年内陆续入驻,500 万元专项基金正式启动运作,一场关乎万千农民幸福生活的“住房革命”正从规划蓝图逐步走进田间地头。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当游客漫步于燕赵乡村,不仅会被那错落有致、白墙黛瓦的新居所惊艳,更会听到一个个关于家园旧貌换新颜的温暖故事,而这每一个故事,都将成为乡村振兴路上最生动的注脚 。

 

短 评

这场跨越42年的政企“双向奔赴”,以数字化平台重构乡村振兴逻辑。曾氏集团从门业龙头到智慧民居建设者的转型,印证了民企深度融入国家战略的共赢路径——BIM设计系统让技术浸润乡土,工匠培训与“民居贷”破解人才资金瓶颈,2000万样板房投入与持续四年的老年早餐工程,更将商业行为升华为民生温度。当政策导向、产业资源与科技赋能形成共振,乡村振兴便跳出了硬件升级的单维叙事,在燕赵大地谱写出一曲政府搭台、企业造血、农民主体的现代化协奏曲。


编审/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  张慧

供稿/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  张研